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昨天決議,最快將於後年開徵能源稅。影響所及,一般民眾騎機車、開車、坐飛機等花費都會增加,民眾若不改變使用習慣,以後每個月至少多增加上千元開銷。但到底什麼是能源稅?又為什麼需要開徵能源稅?

  能源稅是以能源及其產品為課稅的稅基,主要是為了減少CO2的排放量。自二次大戰過後,各國無不致力於國家經濟發展,此種情況下,無法兼顧於自然環境的維護。近幾年來在各種污染的摧殘下,環境已經不堪負荷,但因為無法計算其成本,所以在製造污染環境之產品時,往往會「低估成本而過度生產」,造成環境更大傷害。而且各國生產排放的污染物,並不只影響自身區域,還會藉由大氣擴散傳播。如排放過量的CO2造成臭氧層破洞、飄洋過海而來的酸雨,或者是因為耕地沙漠化而引起的沙塵暴影響,已非一國獨立就可以解決,必須仰賴全球通力合作才有可能解決。

  我們都居住在這個地球上,如果能源耗盡、資源不再、生態環境變化到無法讓人類適應生存,對我們並無任何益處。石油是我們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之一,但是石油燃燒後所產生的氣體卻會導致全球氣溫上升、採礦石油時造成海洋生態極大的汙染破壞,這些都是難以恢復的傷害。能不用石油嗎?很可惜,從化工、運輸甚至到民生用品皆無法缺少石油。近幾年來,中國大陸、印度等新興市場崛起,造成石油大量消耗,供不應求。根據統計,石油至多剩下45年的用量,最快,25年間就會全數耗盡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這幾年還未有人發現任何一樣可以取代石油多樣性特點的能源。基於上述原因,聯合國第三次在1997年京都議會後做成「京都協議書」,用來規範工業國家在溫室氣體上的排放量後,在全球環境保護觀念下,貨物稅將逐漸傾向於環境稅、能源稅等來達到環保政策成為世界趨向。

  縱使我們了解能源稅在未來不可或缺,然而政府在配套措施未設立完善的情況下,貿然提出徵稅,雖然隨油課徵的貨物稅、石油基金費用及汽車燃料稅將不再課稅,看似減少許多稅收,但若依現今95無鉛汽油29.5元計算,2020年開始每公升將飆漲至46.1元,開車族每個人每個月比現在多支出1841元,而且油價上漲,油、電、瓦斯等基本民生用品勢必也會跟著上漲,漲幅近五成。伴隨著油價升高,國內廠商製造成本必然跟著提高,購買意願跟著降低,產值下滑也造成競爭力下降。再者,政府認為能源稅的徵收可以增加稅收,藉此降低所得稅稅率,並可回饋至交通運輸或是中低收入戶者。然而能源稅在國外實施至今,其稅收僅占總稅收的10%左右,財政部卻估價至少有5000億的收入,顯得有些過度樂觀。

  能源稅期望藉由「消費者付費」的觀念讓能源使用量降低,經濟上的壓力能讓我們反省自己對能源的予取予求,是否有需要?是否非新品不用?能不能有更經濟實惠的替代品?不要的東西能不能有另外用途?我們開始省下不必要開銷,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就被突顯出來。原本被視為垃圾的物品有了新的價值,民眾願意花更多心力在這部分效力。當需求減少,產值就會降低,能源消耗速度也可以減緩。因為產值銳減,生產商會主動尋求低成本方案,「綠色企業」的概念也能順利推展,為解省能源消耗做最大助手。政府在徵收能源稅的同時,若能搭配其他方案相輔相成,讓人民與企業同時將傷害壓到最小,相信在節省能源上一定可以有不錯的成果展現。

 

 

更多評論請至

台灣記者協會:http://www.twra.org.tw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