諾貝爾獎自1901年設立至今已有108年的歷史,至目前為止共有789位獲獎者,然而女性直到2008年,卻僅有35位獲獎者。今年卻出乎眾人意料之外,獲獎十三人中女性達五人之多,成為史上女性獲獎人數最多的一年。在此之前,最多女性得獎人數出現在2004年,當時有三人獲得桂冠。

  居禮夫人是世界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,更是僅有兩位在不同領域皆獲得諾貝爾獎之一。她在1903年因放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,1911年又因分離鐳元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。而在以後,女性獲獎的領域多集中在文學與和平獎,雖偶有跨足至其他領域也僅只少數幾位,物、化學醫療仍是男人天下,經濟更是難以跨越的藩籬。

  然而今年諾貝爾獎卻是驚奇不斷,化學獎共同得主艾達.尤娜斯(Ada Yonath)是繼1964年後長達四十五年來的女性獲獎者。她以〝對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研究〞成為繼居禮夫人、約裏奧‧居裏和霍奇金後第四位傑出的女科學家;醫學獎共同得主伊莉莎白.布萊克本(Elizabeth Blackburn)、卡蘿.葛雷德(Carol Greider)及傑克.索斯塔克(Jack Szostak)發現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如何完全複製與防範退化,對瞭解細胞、疾病、老化的機制及研發新療法貢獻卓著。其中伊莉莎白.布萊克本、卡蘿.葛雷德就包辦兩名女得獎者的位置。

  德國女作家赫塔‧慕勒(Herta Muller)拿下文學獎時,已打破2004年三人的紀錄。最令人驚異的是,一向由男人獨佔鰲頭的諾貝爾經濟學獎,今年卻破天荒由埃莉諾‧歐斯特魯姆(Elinor Ostrom)摘下桂冠,埃莉諾‧歐斯特魯姆成為首位贏得此項殊榮的女性學者。評審團說:「埃莉諾‧歐斯特魯姆的研究提供新穎角度,探究人類社會維持合作的深層機制。」藉由對「公共財產管理」提出新穎觀點,她強調公共財產不屬於任何人,所以需要共同管理,而人類力量的介入,非市場力量決定,才是解決公共採產資源分享最好的方法。

  歷史洪流裡不乏傑出優秀的女人,卻因為舊有的觀念而被淹沒,但在逐漸開放的現代,我們嘗試努力讓兩性得到平等,諾貝爾越來越多傑出女性的誕生,也許就是此一努力後的最佳成果。跳脫對男女兩性刻板印象的認定後,女人的能力也逐漸可以獲得肯定與支持,誠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達.尤娜斯所言,女人佔全球一半以上人口,若不鼓勵女性涉足科學領域(也可解讀為在各個領域內),相當於人類白白損失一半的腦力資源。要是能給予女性鼓勵,他們也是能大有作為的。

 

更多評論請至

台灣記者協會:http://www.twra.org.tw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w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